購物車

為什麼我們會生氣?為什麼生氣有益身心?
日期:2020-06

為什麼我們會生氣?為什麼生氣有益身心?

瑞安.馬丁是憤怒研究員, 職涯都在研究抓狂的人。

人人都感受到憤怒。打從剛出生的頭幾個月,嬰兒就開始感受憤怒,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用哭來抗議。


人悲慘時感到憤怒,臨終前也會感到憤怒。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刻, 憤怒也與我們同在,如在婚禮、渡假,也會被搞得烏煙障氣,如壞天氣、行程延誤等;當下覺得要命,但事過境遷又忘得一乾二淨。

很多人覺得憤怒是個問題, 例如憤怒時模樣恐怖、破懷人際關係。 但我認為憤怒是生活中一股強大而且健康的力量。 感到憤怒是好事。 你需要感覺到憤怒。

對大多數人來說, 只要被人激怒,就會發火。 「前面的人走得太慢」、「有人嚼口香糖太大聲」、「她又忘記把牛奶放冰箱」、「我沒有憤怒這種情緒問題, 其他人不要來搗亂就好。」

我們荒種族歧視、 性別歧視、欺凌, 環境破壞,我們無力可為,都讓人憤怒、生氣。我們生氣的同時也會感到害怕、傷心,和有很多負面的情緒。

但最重要的不是激怒你的事, 不是生氣前的狀態,而是我們怎麼詮釋那件激怒你的事

譬如:你開著車, 你前面那個人開得比最低速限還慢。 你很煩,怒火一觸即發, 因為你看不出來他為何開這麼慢。 這是初級評估。 你覺得很糟,該譴責開車的人。 但同時你說,你不趕時間,沒關係。 這是次級評估,你沒有生氣。


但想像一下你正要去面試工作。 這個人的所作所為沒有變, 所以初級評估不變; 還是很糟,還是該譴責。 但你的應變能力絕對有差別, 你的面試會遲到,你會失去夢想中的工作。你咒罵:「因為前面開車的人。 他不是人,是禽獸。」

這是錯誤歸究因果關係的思考過程。 生氣的人傾向怪錯對象, 常一言以蔽之, 說「老是」、 「絕不」、「每次」、 「老是發生在我頭上」、 「我絕對不會如願以償」、 「今天每個路口都碰到紅燈。」或作出苛求:「我不管這人為何車開這麼慢, 他要嘛就加速,不然就讓開, 這樣我才能趕去面試。」
這些想法有時是完全理性的。 世上有不公,有殘忍、自私的人。是以,被惡劣對待而生氣,不單是可以接受,根本就應該生氣。

憤怒的情緒讓我們的祖先有進化優勢。 就像恐懼警告你危險, 憤怒激發你去挑戰不公。 人類的祖先面對憤怒就是和別人打架。今天的人類有能力控制情緒,將憤怒轉化為有意義的行為,例如渴驅使你去喝水、 餓驅使你去吃點東西, 憤怒驅使你去控訴/反擊不公義。


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欺凌、破壞環境,都是很糟糕的事。拯救的方法是先發火, 引導這股怒火作出反擊。 我們不必採取侵犯、仇恨或暴力的方式來反擊。可以是抗議、投書到報章雜誌, 捐款或擔任志願工作;可以創造藝術、創作文學、 寫詩、創作音樂;可以設立社群, 互相關懷, 避免暴行的發生。


所以下次你感覺快要動怒的時候, 與其試著息怒,不如聆聽憤怒要告訴你的事,將憤怒轉化為正面、有意義的行為。

(全文參見 https://go.ted.com/C9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