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輔導5~8歲外籍學童學習中文的經驗分享
日期:2024-09-19

國際互動日益深遠頻繁,香港作為金融中心,中英文語言教學自然成為教育的重心。筆者自2005年起在香港從事教導國際學校外籍兒童學習中文,本文主要是初小階段,即5~8歲學童的啟蒙教學經驗分享。

1. 學習小組

1.1小組學習群體活動

中文學習小組在放學後上課,每週上兩堂課,每堂一小時。5~8歲兒童的學習特點簡述為三大點:多依賴感官直覺而少邏輯推理、多群體模仿及注重朋輩互動、文字以簡單的字詞和語句結構為切入點。

對於初小階段的學童來說,學習與社交活動相配合大大促進兒童學習效益。學習小組是4~6人,避免人數太多而減少學童之間及與指導者的互動機會。反之,當人數過少時,學童容易有針對性比較以至產生自卑的心態。在學習過程中,因聲調掌握困難、需記憶的詞彙量增加、句型結構漸趨複雜等問題,如遭遇瓶頸和挫折時,朋輩的影響往往成為學童關鍵性的助力又或是阻力。如有學童持積極迎接挑戰的態度,則整個小組在經歷短暫低谷之後便可迎來高峰。反之,若有一人持消極抵制的態度,那麼學習的負面情緒便可能阻撓其他學童的學習動力。

學童的年齡差距不宜太大,在5~8歲階段,即便是1~2年的歲數差距,在語言學習能力上可已有顯著的區別。小組學習時如有明顯強弱之分,年幼的學童容易產生壓力,削弱其自信心,嚴重者甚至拒絕參與。又兄弟姐妹較不宜安排在同一小組,因家庭生活中的比較及摩擦容易延伸至學習小組;安排在不同的小組有助年幼的弟妹脫離兄姐的陰影,自主表達意見、大膽探索。

1.2遊戲積分、獎勵計畫

在課堂上,筆者採用遊戲積分方式以肯定學童的努力及付出。學期開始,便將積分及獎罰規則解說清楚,鼓勵學童設立學習目標,累計積分達標時便給予獎勵。積分也成為課堂紀律的戒尺,學童犯錯時便扣除積分,讓他明白不良態度及行為帶來的後果。

積分有個人積分及小組積分制。在分組時須考慮學童的能力不一,小組組員之間最好能互補長短,避免造成有壓倒性勝利,打擊自信心而影響學習興趣。獎勵方式也考慮建立學童的生活態度及價值觀,避免購買商品為獎品,而是以積分換取趣味活動或遊戲機會。

在學期中,不定期以口語問答或字卡認字等遊戲來驗收學習成果,學童大多積極參與以求增加個人積分。筆者會視情況安排Pop Corn Day問答遊戲,現場製作爆米花及小食等作為獎勵,如此不僅增加答題的趣味及動力,更讓學童補充體力,避免因疲累而影響學習。

筆者又會於當日教學內容中選定一個短句為「放學密碼」,例如「我穿了白色的上衣和紅色的褲子。」在課堂上反複與學童練習,下課時,學童必須能夠在家長和組員面前覆述密碼,才能領取該日的獎品(通常是特別的貼紙或小餅乾)。採用「放學密碼」的學習效果特別好,不僅可以確保學童在該日的學習中至少默背了一個中文短句,並且讓學童在老師、同學及家長面前獲得肯定與鼓勵,也讓每一堂課有一個完美的句號。學童更會主動要求參與設計「放學密碼」,感受更多樂趣和成就感。

學生多居住於城市,他們最喜愛的學期末積分獎勵是到筆者的菜園裏拔胡蘿蔔。學期開始,筆者帶領學生在小菜園裏撒下種子,約四個月後,學童累積至一定積分(初級學童100,中級200,高級400),便能親自在學期末菜蔬長成時,拔取胡蘿蔔或其他菜蔬回家。

高年級的學童更可以用小組積分來換取在課堂上親手將胡蘿蔔和其他菜蔬做成水餃及其他小食,例如春捲。這個活動往往是學期末的高潮,學童辛勤學習後,憑藉本身的努力贏取獎勵得到滿足和成就感,與家人分享收穫又獲得家長的讚賞;更重要的是在小組內建立良好夥伴關係帶來歸屬感,這對於營造成功的學習小組有莫大的助益。

2.教學技巧

2.1多採用故事性的短詩歌

詩歌的音律及重複性特別有助記憶。中文短詩天然具有歌曲的基本旋律元素,配合簡單的句式和故事性的發展,是學童學習中文的不二之選。短詩配以小組活動、戲劇性/角色扮演的誦讀,學童容易理解,這較機械性的誦讀更能幫助他們學習和運用語言。

通過重複,學童潛移默化中記著各種詞語和簡單句式,配以適當的詞語替換,就能引導他們做出新句。加以課堂上的遊戲活動和「放學密碼」,在課堂結束時,學童多能掌握運用指定的句式來造句,十分適合5~8歲學童習得簡單的造句和對話能力。

今以青田出版的<我自己會讀>《花貓和青蛙》為例:

 

 

 

 

 

 

重複的句式大致是:主詞 動詞 地方。請學童造句練習時,可鼓勵他們以學過的主詞、動詞或地方來替換,例如:猴子跳進池塘裏。老鷹飛進森林裏。爸爸飛到月球上。超人跳到樹上去。

造句練習更可以成為「放學密碼」,這帶給學童樂趣、成就感和家長的肯定,大大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效益。

2.2手到眼到心到,以動作輔助記憶

幼童的學習是整體性的,語言學習的聽、說、讀、寫如能配合肢體動作、小組活動和角色扮演,語言融入學童的生活,學習更有果效,也幫助他們憑藉所學的語言生動地與他人溝通,體會到語言的價值,進而成為學習的推動力。

筆者在課堂上要求學童在誦讀故事時以手指指著所讀的字,以達到手到、眼到、心到的效果,再配合重複誦讀,一個學期內就可觀察到學童專注力加強、認字有明顯的進步。揮舞手部幫助學童掌握平、上、去、入的聲調變化;學習動詞時,鼓勵學童作出相應的動作,例如:跑、跳、飛等來輔助記憶;學習動物的名詞時,例如:貓、狗、鳥、魚等,鼓勵透過模仿該動物的動作來連結聲和形;將「空中寫大字」(書空)設計成體操活動,也是此階段學童上佳的課堂活動(請參閱青田教育基金會網上講座重温的「三千年漢字寫字的突破──中文字母寫字口訣幫助默寫和鍵寫」)。

2.3課堂時間的分配

5~8歲的學童專注力往往不足30分鐘。一個小時的小組學習課程大略劃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為「安頓」,約為5~10分鐘,讓學童安頓下來,預備進入學習狀態。第二部份為「溫故及知新」,約20~40分鐘的集體誦讀,每堂讀612本已經學過的<我自己會讀>小書,然後再學習一本新書。第三部份為「遊戲時間」,約10~15分鐘,以遊戲方式來鞏固課堂所學的詞語和句式,而「放學密碼」則會是此部份的完成式。

課堂遊戲可以有許多形式,「讀書接龍」是學童一人一字以接力方式讀完一本書,又或者一人二字。如此,所有學童都必須全神貫注、聆聽,並且認讀到字才能順利完成遊戲。有時會加上拍子機來調整讀書的速度,以增加難度、製造緊張氣氛,讓遊戲更具有挑戰性。

2.4徐徐導入漢語拼音

5~8歲的外籍學童多半同時學習英語及漢語,容易混淆英文拼音及漢語拼音。故不要求學童強記漢語拼音,而是讀到新字時,在新字上方寫下該字的漢語拼音,先讓學童依據拼音猜測發音,之後筆者再示範正確的拼音。及後的故事再次出現該字,就不再提供拼音;如果學童忘記該字的讀音,會要求他翻閱第一次讀到該字時所寫下的拼音,嘗試透過該頁內容回憶讀音,如此反覆幾次,學童不僅學會查閱筆記的主動學習模式,無形中亦記著拼音。這是筆者實驗出教導5~8歲外籍學童學習漢語拼音較少壓力的教學模式。

2.5選擇教材

香港坊間為國際學校學童編寫的教材甚少,內容多著重書寫及日常對話,趣味性較低。筆者自2005年起,就採用<我自己會讀>系列為教材,取其故事內容簡潔有趣、循序漸進導入詞語和句式,重複性強,十分適合兒童誦讀,配合小組教學模式,效果上佳。<我自己會讀>的趣味插圖,學童更可在課堂上用作討論和分享的談資。

 

三千年漢字寫字的突破

外籍學童誦讀故事書